12-25
上合組織秘书长:一带一路倡议丰富了“上海精神”
今年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度过了其“成人礼”。在上合組織創建18年來,各成員在維護地區安全、打擊“三股势力”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與此同時,也有聲音提出上合組織該如何發揮機制作用推動區域內經貿合作?如何與“一带一路”倡議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區域內該如何進一步實現產業分工優化?
在第11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期間,上海合作組織祕書長諾羅夫(Vladimir Norov)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11月2日,我們通過了新版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這一綱要一直延續至2035年,這些措施旨在使我們的貿易關係更加突出。”
第一財經:上合組織的宗旨中稱會開展經貿、能源、交通、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全面均衡發展,但目前看來,這一領域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那麼,上合組織準備如何在促進區域貿易合作上發揮積極作用?
諾羅夫:在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後,上合組織成員囊括了世界一半的人口,即32億人。我們的巨大市場非常有利於各成員進行互惠的貿易、經濟和投資合作。
去年,組織成員的對外貿易額高達6.3萬億美元。但與此同時,成員之間的相互貿易額僅爲3050億美元,是總額的5%。因此,我們現在想將精力集中使我們之間的貿易經濟關係更加活躍。今年11月2日,我們通過了新版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
不過,由於上合組織成員間的經濟發展程度和速度各不相同,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依然要依靠能源和礦產資源。對這些國家來說,加快工業化的步伐、向以科技爲基礎的時期過渡將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可以注意到的是,中國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擁有與其他上合組織成員不同的比較優勢和互補性。中國也在鼓勵中企積極參與到地區工業化合作、高效和環境友好型能源開發以及農產品(5.420, -0.08, -1.45%)深加工的領域中去,優化不同成員間的工業部門分工,這對於實現互利互惠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條件。
第一財經:許多上合組織成員也參與了“一带一路”倡议,你如何看待其前景?
諾羅夫:正如你所知道的,“一带一路”倡議最初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在阿斯塔納首次提出的。在演講中,他提到了該倡議對於加強區域合作、發展基礎設施以及我們各國間的連通性的重要意義。
我們支持這一倡議,並會重新考慮我們國家層面的經濟發展戰略和“一带一路”倡議的結合,因爲後者不僅可以在加強我們的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可以對我們發展基礎設施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我們尋求的是貿易經濟合作和交通通訊的加強,那可以說該倡議旨在復興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我們會看到當絲綢之路發揮作用時,我們的國家是蓬勃發展的,在科學、醫學和其他世界聞名的領域做出了許多貢獻。這也是爲什麼“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所有中亚国家的支持。
同時,可以肯定的是,上合組織可以作爲平臺爲“一带一路”倡議發揮重要作用。因爲要獲得任何結果,都需要安全性的保障,而上合組織可以提供這種安全性來幫助實施這個倡議。
與此同時,我們的成員擁有共計25萬公里的鐵路,但現在從中國出口到其他成員國的貨物只有1%是通過鐵路運輸貨物的。我們可以看到對鐵路運輸的巨大需求,很大一部分是因爲現在世界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現在電子商務佔貿易額的比重佔到20%,到2025年會上漲到25%,以後還會繼續上升。住在俄羅斯或中亞國家的人也會從很受歡迎的阿里巴巴購買商品,即使不是一兩天送到,他們也希望能在一週內收到貨物。而鐵路是可以提供這種速度的運輸途徑,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認爲這種運輸方式會對成員國很有吸引力。此外,我們還在和東盟成員國商討運輸領域的合作,討論如何利用物流將我們國家的商品運到東南亞,以及如何從亞洲向歐洲運輸貨物。
“一带一路”倡議不僅僅代表着經濟合作,還有文化人文合作。去年,上合組織其他成員迎接的來自中國的遊客增加了1.4億人,這一數字還會繼續增加。這也是爲什麼我們提出了“八大奇迹”的概念,各成員都拿出一個景觀,我們今年在杜尚別、西安、赫爾辛基和聖彼得堡都舉行了路演。也就是說,我們想創建一個共同的亞洲旅遊區,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在这种情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合組織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反过来,“一带一路”倡议也丰富了我们的“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這就是爲什麼參加倡議的其他國家能獲得那麼多的成果。
第一財經:據瞭解,上合組織正在推進實現更加優化的區域內產業分工,這種分工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諾羅夫:我們的八個成員具有巨大的工業潛力和足以勝任的勞動力。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抓住其他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在過去40年中發展了自己的科技。現在,中國成爲了創新領域的領頭羊。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的成員對於分享這樣的紅利持有非常開放的態度。
當然,中國現在已經向上合組織成員提供了旨在發展加工業、機械業、輕工業、食品業、信息電信業等行業的技術。這就是爲什麼在今年的比什凱克峯會上,各國元首簽署了數字化和信息通信技術合作構想這份文件。
今天,中國在人工智能、5G和大數據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也在利用這些科技推動本國人民的利益實現。所以,我們希望也能分享到中國的經驗和中國公司的優勢,並且在互信和市場經濟的基礎上開展能夠利用各國潛力的合作。
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這些區域內的大國可以在促進地區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今年初渣打銀行分析師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前10大經濟體的經濟規模將達到近200萬億美元,其中60%會來自於中國、印度和俄羅斯這三個國家。一財網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