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2017
10-16
“一帶一路”: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一带一路”在建設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長,從夢想走進現實。
不過幾年時間,“一带一路”的足跡遍佈中亞、南亞、西亞、中東歐乃至世界各地,這個借用古代絲綢之路歷史符號的倡議,正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4年來,“一带一路”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麼?目前有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承載着怎樣的歷史使命?作爲“一带一路”倡議的前期研究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10月12日接受了經濟觀察報的採訪,並表示,“一带一路”倡議已經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高度支持和認可。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在化被動爲主動,提出更多建設性的路徑。
目前,對於“一带一路”的投資依然保持着既有的增長速度和規模。張建平認爲,在“一带一路”建設中,基建先行非常關鍵,此外,貿易和投資是“一带一路”倡議中比較核心的內容,無論國企民企,都要利用各自優勢,抓住機遇。
經濟觀察報:2013年,中國提出“一带一路”倡議的背景是什麼?中國面臨着什麼樣的歷史使命?
張建平:中國提出“一带一路”倡議,既有國內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有當時應對全球治理變化和合作格局變化的需要。從國內來講,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新一輪的動能轉換,建設開放性經濟體系;國際上,中國作爲第二大經濟體,要化被動爲主動,提出更多建設性的路徑。目前,“一带一路”已成为新兴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經濟觀察報:“一带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已有四年,你覺得中國目前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麼?
張建平:最大的成就是,“一带一路”倡議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高度支持和認可。4年多來最大的進展,就是“一带一路”倡议被联合国高度重视和接纳。现在,不仅“一带一路”的表述已经进入到联合国文件,而且“一带一路”也成爲聯合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平臺。這就意味着“一带一路”已經成爲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
經濟觀察報:圍繞我國“一带一路”建設的大戰略,中國與東盟的經貿關係更凸顯其重要性。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如何結合“一带一路”倡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張建平:中國需要逐漸降低製造業的比重。我們已經到了重化工業中後期,將來工業化的方向將逐漸向高水平的創新驅動來推進,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中国制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同時,要不斷提升高服務業比重,讓服務業成爲產業供給方面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球服務業平均水平是60%,中國只有52%,將來,中國要把這個短板補上來。此外,在農業方面,儘管相比而言,所佔比重越來越小,但是也要提高技術含量,讓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經濟觀察報:2017年以來,外匯管理部門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完善相關措施,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量有所放緩。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直接投資資產淨增加411億美元,同比少增67%;從投資形式看,股權投資類資產淨增加419億美元,同比少增48%。這對於“一带一路”意味着什么?
張建平:现在中方表态是非常清楚的,对于“一带一路”依然是非常鼓勵的。2017年前幾個月,雖然針對全球對外投資增速有明顯下降,但對“一带一路”的投資還是保持既有規模和速度。早在2016年下半年,已經有一些措施控制資本外逃,但是依然維持着“一带一路”的投资规模。
經濟觀察報:在出海过程中,都有哪些经贸合作机会?
張建平:基建先行是很關鍵的,此外,貿易和投資是“一带一路”倡議中比較核心的內容。中國的產品性價比非常高——舉例說明,在印度,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很受歡迎,尤其體現在手機產品上。而依託“一带一路”的外貿產品,將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另外一個具備很大提升空間的是對外投資。無論國企民企,都會有更多的機遇。
經濟觀察報:大体上看,中国企业分别在哪些领域存在着优势?它们会扮演怎样不同的角色?
張建平:数量上来看,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从走出去的资金规模来看,国企规模比较大。近几年,政府出台了若干措施,刺激着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近几年,诸如吉利、三一重工、美的等民营企业,都在积极的走出去,使得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呈现平分秋色的局面。
在優勢體現上,國企與民企是不一樣的。國企資本在資源能源(如化工)、金融等規模比較大的領域,作用非常突出。民營資本的優勢則體現在機械、電子、家電、汽車等領域。汽車行業特別具有代表性。
經濟觀察報:目前,國內各省市也都在積極藉助“一带一路”倡议谋求发展,它们将会迎来怎样的机会?
張建平:“一带一路”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不同省份和城市,其開放對象和合作伙伴是不一樣的。這個市場足夠大,更重要的是要考慮不同省份如何能夠提高經濟外向度。當然,在一些領域,可能存在競爭,比如企業在海外某個項目上的非理性競爭。這個需要加快提升行業協會,發揮商會的協調作用。
經濟觀察報:您对“一带一路”的展望是什么?未来5年会有怎样的发展?
張建平: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的“一带一路”倡議將在目前已有成績上,與各國簽署更多的合作備忘錄,比如中方承諾設立若干的中心平臺和網絡等。未來,期待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相互貿易投資水平不斷提升、規模不斷擴大、中國產品品質不斷提升、競爭力不斷增強。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實現供需銜接。經濟觀察報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