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The B&R Initiative Supports the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就在中法兩國加強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國投資者對於法國企業的投資以及法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翼迪投資(Idinvest)亞洲企業發展主管穆索隆(SolomonMoo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介紹了中法在風投領域合作的前景。
翼迪投資是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機構之一,在上海設有辦事處。
“幾年前,亞洲投資者更加了解美國市場,而對歐洲、法國市場都不甚瞭解。其實,歐洲市場不缺乏投資機會。”穆索隆对记者称,“過去5年,來自亞洲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對歐洲和法國市場的直接投資呈現增長態勢。”
他介紹稱,例如法國私募股權投資者在2017年籌集了165億歐元的資金,2012年時,該數字僅爲50億歐元。最近5年內,法國私募股權投資(PE)獲得極大的提升。
穆索隆稱,數據顯示全球對中國的投資也在持續增長。2018年,全球投資者投向中國初創企業的資金超過810億美元,其中,法國企業直接投資或通過其業務對中國的投資是重要部分。
“法國政府目前極力鼓勵對中國進行投資,在未來數年內,也將繼續推動這一進程。”他並稱,目前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也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趨勢。
那麼,中法之間當前的投資政策是否便利呢?
穆索隆告訴記者,法國的投資框架遵循歐盟相關規則,與美國相比,對於外來投資更爲開放。
他也坦言,雙方也都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但這需要時間。
在投資主題上,穆索隆告訴記者,中國企業對能夠幫助其提升現有技術和業務的一切投資領域,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认为这可以创造出一种非常好的双赢合作。”
具體而言,他介紹稱,中國企業感興趣的領域包括IT、數字化、物聯網等。
穆索隆表示,與此同時,包括法國企業在內的外企對投資中國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如今中國擁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新技術。海外投資者可以從中國獲得能夠擴展至全球的強大的創新解決方案。
其二,通過投資或與中國當地企業合作,才能令其更好地被中國本地市場接受,更好地開展業務。
對於雙邊投資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穆索隆透露,法律、監管等問題還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是對國家的瞭解不夠。
“我們看到,許多中國企業進行的海外投資無法獲得其預期的結果。這更多可歸結爲對文化方面的誤解。”他稱,這些中國企業很難理解在投資完成後需要做什麼,比如如何跟進投資、成本管理等。
事實上,穆索隆向記者透露,目前,中法企業已在科技、清潔能源、醫療保健等多個領域展開了合作。
在科技領域,穆索隆舉例稱,發力LoRa和NB-IoT技術、致力於物聯網在低功耗環境中的高效使用的法國企業Actility,在2017年投資成立了ThingParkChina中國公司,全面開展低功耗廣域網在中國的部署。
ThingPark是由Actility推出的全球領先的用於管理物聯網的解決方案。目前使用該方案的客戶遍及歐洲、中國、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
此外,就在近日,他稱,神州控股和法國Sigfox公司在吉林達成合作,簽署了雙方合作在吉林省建設物聯網平臺的諒解備忘錄。
除了科技領域,穆索隆稱,在歐洲,關於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非常活躍,對清潔能源的應用已經深深紮根於法國以及歐洲企業的思維方式中。
而他認爲,在清潔能源領域,中國投資者、中國市場都有巨大的潛力,“在一些‘不可思议’的技術上,擁有技術的企業都需要市場來擴展和開發技術,而亞洲尤其是中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
事實上,他稱,在這一領域,雙方已經有一些令人興奮的合作了。
穆索隆向記者介紹稱,在過去的20年中,法國污水處理和回收創新解決方案供應商奧尼卡(OrganicaWater)開發出了一種獨特的“本地化”污水處理方法。與傳統的廢水處理方案相比,奧尼卡的方案能顯著減少物理佔地面積、降低運營和基礎設施成本、保護土地價值、有效地再利用經處理的污水。
該企業於2018年獲得了D輪2100萬美元的融資,正是由中信資本領投。
中法近年來都各自提出了促進先進製造業發展、應對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戰略。穆索隆對記者表示,中法在高端製造領域的合作也可謂相得益彰。
“法國有些企業擁有能夠促進行業升級的技術,它們需要中國市場來發展其技術。”他稱,其中一個例子是ForseePower,其主要爲移動和固定能源存儲市場提供電化學和電池管理系統。
他介紹,其產品目前已經被廣東省的工廠應用來升級其製造能力,還被中國的汽車、公共交通等細分領域採用,來爲其提供電池動力,“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种双赢的情况。”
穆索隆還在採訪中對中法合作的前景表示看好,認爲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一带一路”倡議等,對於中國投資者投資歐洲均是利好因素。
他稱,英國曾經是海外投資者的主要投資地之一,但如今,包括中國投資者在內的全球投資者都明白脫歐會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因此,當他們投資歐洲市場時,會更多考慮法國、德國等。當然,投資者需要與瞭解當地市場的合作伙伴合作進行投資。
此外,他認爲,中國的“一带一路”倡議也是進一步拓展中法未來合作的其中一個重要框架。
穆索隆告訴記者,此前提到的奧尼卡公司目前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發展,“而我們給他們的一個建議就是不僅僅要與中國企業合作拓展中國業務,還可以通過中國合作伙伴的幫助,將業務觸角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
而前不久,在醞釀一年半之後,歐盟理事會在近日批准了《歐盟外商投資審查框架》,並將於4月中旬正式生效。這會對中國投資者對歐洲與法國的風投,尤其是對“较为敏感”的高科技领域的风投产生影响吗?
對此,穆索隆稱,“这很多是媒体的宣传。”目前,在跨境投資方面,歐洲還是有很多積極因素。
“新的投資框架主要是希望跨境投資市場能夠更加成熟,投資過程能夠更加可控,更加專業化。”他重申,這也是爲何投資者需要尋找當地的投資基金作爲合作伙伴的原因。
此外,對於歐洲的新隱私法——《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是否會使中國企業的投資併購更加繁複,穆索隆表示,GDPR主要針對科技巨頭,而且這些巨頭對於法案的出臺早有準備。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這些科技巨頭在全球各國拓展業務時,都應更加註意數據保護。後歆桐/第一財經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