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Back
2019
03-12
The B&R Initiative Benefits the Public
8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在記者會上,王毅就有些國家針對中國拋出的“债务陷阱论”等观点予以了有力的驳斥。
“债务陷阱”通常是指(政府)債務不可持續的增長。而將中國“一带一路”與債務陷阱聯繫起來的論調始於2017年初,是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布拉瑪·切拉尼先拋出來的。在其發表的一篇題爲《中國的債務陷阱外交》的文章中,切拉尼認爲中國通過“一带一路”倡議,向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中國家提供鉅額貸款,導致這些國家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只能對中國唯命是從。
“债务陷阱论”提出以後,由於迎合了某些西方國家需要,因此在西方的輿論中受到追捧。而“债务陷阱论”被熱炒的背後,是近年來中國在世界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引起了相關方的妒忌。“一带一路”倡議提出已逾五年,目前已經成爲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合作平臺,迄今已經有123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據英國《金融時報》6日報道,意大利計劃於本月正式批准加入中國的“一带一路”倡议。这将是西方七国集团中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
由於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被某些國家視爲戰略威脅與挑戰,因此要進行阻遏。如對於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倡議這件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馬奎斯就表示,美國對意大利通過支持中國“一带一路”倡議所能獲取的好處持懷疑態度,並敦促其盟友和合作伙伴加大對北京方面的壓力,迫使中國的全球投資與他們所謂的國際慣例保持一致。
毋庸置疑,在推進“一带一路”建設中,中國的貸款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中國提供的貸款“门槛低”,不附帶苛刻的政治條件,使發展中國家可以有機會脫離西方的經濟掌控。因此這被某些西方國家看做是“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合法性,進而打破各個區域的勢力均衡。於是他們便對中國貸款進行妖魔化,聲稱其違反規則、不夠透明等,以阻擾中國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事實上,很多參與“一带一路”建設的國家和地區都從中受益匪淺。以非洲大陸爲例,近年來,非洲國家積極響應中國“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快推進全方位合作,實現發展戰略對接。2017年5月由中國承建的蒙內鐵路通車,由中國企業採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非洲第一條跨國現代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於2018年1月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些重要的基礎設施都極大地便利了當地民衆。從2014年起,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港灣)開始在納米比亞沃爾維斯灣港吹填人工島,爲港口建設新集裝箱碼頭,預計項目建成後沃爾維斯灣港年集裝箱吞吐量將從現在的30萬標箱提升至75萬標箱。
除了公路、鐵路、電站、港口等基礎設施項目,中國企業還致力於推動產能合作項目以及健康、醫療、教育等民生項目的發展,如產業園區建設,幫助這些非洲國家發展產業基礎,既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又幫助這些國家換取了外匯。同時,中國投資還帶動當地私營部門投資,推動私營部門發展,從而助推這些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現代化。比如,一家以中國宏橋集團爲主導的“三国四方”组成的联合体“赢联盟”成功運營幾內亞礦業、港口及物流項目,僅2017年就爲幾內亞繳稅約1.3億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赢联盟”項目對幾內亞GDP增長的貢獻率約6%到7%。
另據商務部前副部長、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預測,中非貿易將會在未來5至10年呈現兩位數增長,中國在非洲的17個工業園、35個農業示範區將爲非洲建成全工業化產業鏈和實現農業自給自足的目標提供支持。而未來中國對非貿易也將從簡單的鞋帽、服裝、小五金等轉向高科技產品,對非人才培訓也將着重高新技術。
因此正如王毅外長所說,“一带一路”绝不是什么债务的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絕不是地緣政治的工具,而是共同發展的機遇。參與“一带一路”建設,加快了沿線各國的發展進程,改善了沿線國家的民生需求,也開闢了互利共贏的前景。蘭順正/中央廣電總檯國際在線2019-3-12